工控里的富貴
級別: 正式會員
|
以太網的數據鏈路層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采用CSMA/CD (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/Collision Detection)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技術。它是一種爭用協議,其控制過程為:9)一個站點要發送信息,首先要監聽總線,以確定介質上是否有其他站的發送信息存在;@如果介質是空閑的,則可以發送;如果介質是忙的,則等待一定間隔后重試;4介質的最大利用率取決于頓的長度,幀愈長,傳播時間愈短,則介質利用率愈高. 第四條是什么意思,為什么說幀越長,傳播速度越短呢? |
---|---|
|
gxtmdb82164
級別: 論壇先鋒
|
以太網(IEEE 802.3)幀格式: 1、前導碼:7字節0x55,一串1、0間隔,用于信號同步 2、幀起始定界符:1字節0xD5(10101011),表示一幀開始 3、DA(目的MAC):6字節 4、SA(源MAC):6字節 5、類型/長度:2字節,0~1500保留為長度域值,1536~65535保留為類型域值(0x0600~0xFFFF) 6、數據:46~1500字節 7、幀校驗序列(FCS):4字節,使用CRC計算從目的MAC到數據域這部分內容而得到的校驗和。 以上只是最最最基本的以太網裸數據包,跑在物理層,對應LZ說的介質,每個包有26個字節的控制數據,如果加上以TCP或者UDP為基礎的應用協議后(都塞在6里面)還要繼續套娃,基本上OSI七層模型可以認為是七層套娃(不對的,我隨口說的),每層都會加東西,這些都是和數據沒關系的內容 基于上述原因,在物理層上,同樣的1Mbyte數據,以每幀承載64個字節(為了好算)的模式,需要傳輸16k次,控制數據有425k這么多,而且傳輸次數多意味著被打斷\出錯\重試的概率大大增加;如果以每幀承載1024個字節來計算(還是為了好算),只需要傳輸1024次,控制數據只有26k,要少的多的多 |
---|---|
本帖最近評分記錄: |